制造業CIO才懂的5大數字化轉型痛點
工業4.0時代,制造業進行數字化轉型,既是國家戰略,也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必然抉擇,涉及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全要素,供應鏈、空間鏈等全產業鏈,研發、生產、經營、服務等全價值鏈,諸多環節錯綜復雜,常常讓CIO們頭疼不已。
制造企業5大數字化轉型痛點
01 目標不明確,傳統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不適應數字化運行
調查顯示,61%的CIO認為數字化轉型目標不明確是造成企業數字化轉型失敗的主要原因,對于制造業更是如此。
傳統制造企業的生產運營流程往往以手工操作為主,管理方式更多的依賴于“人盯人”。而數字化轉型目標的制定,往往涉及企業戰略目標的落地、業務流程的升級、組織架構的調整等各個方面,如果沒有清晰的目標體系和轉型策略,CIO的工作必然會層層受阻,企業的管理成本和運營風險也會不降反增。
來源:《2024年中國CIO數字化產品選型白皮書》
02 技術與業務溝通不暢,業務部門總抱怨IT系統“不好用”
制造業CIO常常會發現一件神奇的事情:當沒有完善的數字化系統時,業務部門總希望能盡快用上數字化系統,但系統真正上線后,卻又遭到一片吐槽。這時如果細究下去,又會發現業務部門也說不清楚到底什么樣的系統才符合他們的需求。
事實上,信息化部門費時費力建設的系統,業務部門很難真正用起來。比如ERP系統功能有幾千項,但最終實際應用的可能還不到30%。
03 數據采集與分析能力不足,領導總覺得IT系統的作用沒發揮出來
制造企業在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鏈路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,但這些數據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系統和平臺中,如ERP管理系統、CRM系統、供應鏈系統以及第三方市場監測系統等。這些系統由于建設目的和使用方式的差異,導致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,數據顆粒度粗,更新頻率低,孤島問題嚴重,使得數據難以直接用于決策支持。
04 供應鏈協同效率低,鏈條長、反應慢、庫存高等問題難解決
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被往往分割成多個獨立環節,如客戶管理、預測訂單、計算物料需求、采購、備庫存、排生產計劃、安排訂單、安排物流、供應商管理、支付管理、收賬管理等,各個節點往往各自為政,缺乏有效的銜接和協同機制,容易導致訂單處理速度慢、庫存積壓嚴重、交貨期延誤等問題頻發。
05 復合型IT人才短缺,難以組建匹配發展需求的IT團隊
隨著制造企業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推進,相關崗位和技能需求也在不斷演變,單純的學歷或專業背景已經難以全面滿足企業的數字人才需求,CIO更需要貼合企業實際崗位勝任力來識別和培養數字人才。
給CIO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錦囊
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金現代認為,數字化就是業務,業務就是數字化,制造業CIO 要把自己扔到業務挑戰面前,不要把自己當成單純的IT角色。
在服務廣汽、北汽、寧德時代、山東鋼鐵、達能、豫光金鉛、阜豐集團等等世界500強、中國500強以及制造業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,金現代積累了豐富的行業服務經驗,對于制造企業CIO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建議:
01 做好數字化轉型規劃,建立涵蓋數據、技術、平臺、流程、組織、戰略六要素的數字化轉型系統性解決方案,切忌以IT升級倒逼管理升級。
02 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環節層層推進,切忌“大躍進”。通過ERP、財務管理、人力資源管理等統,對企業基礎運營流程進行升級改造;通過RDMS、MES、CRM、SCM等數字化運營管理系統,實現產品設計、用戶交付、生產過程、客戶維護等全過程的數字化;通過場景物聯,實現作業、現場、環境、設備設施狀態的數字化。
03 完善數據管理體系,注意選擇具有“咨詢+規劃+產品+實施”能力的服務商,與集團領導層及業務層做好溝通,以數據指導生產運營優化、產品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升級。
04 運用低代碼開發平臺,統一信息系統建設的技術路線,創建敏捷開發環境,提升信息化部門的開發效率,以及與業務部門的溝通效率,緩解IT人才不足的問題。
05 在實施推廣階段遵循價值導向原則,時刻關注將要實施的項目是否與制定的目標對齊,切忌陷于底層需求無法自拔。
來源:《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》
智能制造背景下,一個優秀的CIO要學會把公司戰略轉化為IT戰略。金現代將依托成熟的低代碼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成果,以及在制造業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設備運維、質量管理、銷售管理等方面的業務經驗,助力制造業CIO成為“業務專家+IT通家”,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。